大师傅姓杨, 原来在琉璃坊做工,后来被玻璃厂花大价钱给挖来。
早前他是做琉璃瓦的,就是宫里用的那种, 这几年鼻烟壶开始流行又研究起了鼻烟壶。
被玻璃厂挖来做玻璃对于他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玻璃的制作工艺要比琉璃简单太多,用模子就能大量制作,不像琉璃只能吹,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琉璃制品,却可以有大量一样的玻璃制品。
杨师傅被挖来后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研究出白酒瓶,这个不算难,也就是鼻烟壶放大, 难的是封口这个后来也被解决了。
之后是研究千里镜, 放大镜。
这些还是小儿科,最困难的时候做出上面要求的生物显微镜, 能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
这个目前其他组还在研究中,杨师傅大字不识一个,也帮不上忙, 便退出了团队。
回来带徒弟的杨师傅有些不甘心, 这回又接到新的任务,发誓一定要做出成果来。
第八日, 林子清记录下制作过程, 这就是他的工作,需要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记录下来。
一群人围着桌子开始排查失败原因。
杨师傅抽着旱烟眉头紧皱。
现在遇见的难题是怎么将含有水银那头的管子封口。
林子清扫了一眼桌面上的废品提出建议, “不如试一下从另一头封口?”
然后他看见众人默契看过来的眼神。
众人起身, 离他最近的那个人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果然是读书人, 脑子就是灵活。”
他们之前只想着封口放水银的玻璃泡,因为那头最大。只是一烧水银要不挥发了,要不玻璃泡烧破了,也是钻入了死胡同,这头堵上难,那就堵另一头就是。
没多久第一根成功的温度计出来了,有手指粗,但好在是成功了。
杨师傅哈哈大笑,“现在任务就是缩小,上面要求是秸秆粗细。”
隔日桌上放了一百多个烧成功的温度计,林子清早晨过来就看到一众师傅眼底青黑,显然是熬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