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自然不是李清照等人的处置,而是北伐和他自己今后的路。
赵构心里是不愿北伐的,一是因为惧怕金军,大宋国力鼎盛之时都打不过金军,任由金军攻破开封,可见是真的打不过,北伐要是惹了了金军,金军再次南下,也把他掳去雪乡和父兄团聚怎么办?
二是因为打仗要钱,要很多很多钱,他才刚继位,还不曾怎么享受,花这么多钱去和金军干仗,还有可能会惹怒金军,还不如和澶渊之盟一般议和呢。
三是万一北伐胜利,迎回父兄,那他的处境岂不尴尬。
因此,赵构打心里不愿北伐。
汪伯彦闻言秒懂,“官家不必担忧,太祖一脉迁到商丘后,恪守本分,并无出格之举。”言外之意一无兵权二无钱粮,即便被太祖承认又如何。
再说了本朝自太宗起,对太.祖一脉的防备还少吗?怎么防的你们心里没点数吗?当年要不是王安石,太.祖一脉至今怕是连出了五服的宗
室都不能参加科举,只能守着些许钱财清贫度日。
作为一个崇宁年间的进士,汪伯彦已经在官场沉浮了二十四年,历经三朝,徽宗、钦宗时他都能切合帝意,赵构更是视他为心腹,他太了解赵佶父子的想法了。
赵构闻言果然心安了不少,又问了汪伯彦一些事。
……
开封
宗泽遥望天幕,满是褶皱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意。
他们大宋人才济济啊,先有范文正公、王文公诸公,后有陆游、辛弃疾等后生。
可惜他在诗词上没什么成就,不然他也想上去考考,看看是不是真如那位神女所说,只有他们想不到的东西,没有系统商城里没有的东西。
儿子宗颖见宗泽又是笑又是叹息的,不由担忧道:“爹,您没事吧?”
宗泽瞥了儿子一眼,不悦道:“我能有什么事,得见天幕,你爹我还想多活几年,好看着大宋收复河山。”
看着父亲满头华发,宗颍默默地将到了嘴边的话咽回,父亲已经给南边的官家去了十余次书,强烈盼望官家回銮开封,收复失地,可官家每每都只回复择日回京,却不见銮驾。
父亲苦苦撑着开封,亦不见官家有任何行动上的支持,官家真的有收复河山之心吗?这大宋到底是谁的大宋,开封到底是谁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