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极, 人命一瞬。
乔时为读过很多哀叹民生之多艰的诗词,当事实铺显在眼前,方知许多哀叹吟唱之“哀”, 在于无能为力时, 试图寻求一种内心的平和。
譬如道家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 把苦难归结于命该如此。
抑或是正视人似风之柳絮、水之浮萍, 人世的生死宠辱不过是一场急水湍湍东风误。
乔时为难以接受赋诗一首, 然后退卧高山,他更愿意相信后世的另一种观点——人有逆天之时, 天无绝人之路。
《尧典》有言“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尧观测出日升日落的规律,于是有了历法、有了节气, 有了顺时而种的农耕文明。
后人未曾将尧视为神明。
黄河也一定有它的规律。
……
滚滚浊水中,黄河艄公的悠长唱和:“昆仑倾下一壶酒嘞, 百道弯弯到门前, 我格水船赶黄龙呦,踩着浪尖过河滩……”
乔时为在“迟王何段”留下一炷香,沿着黄河继续往东行。
他庆幸出来了这一趟,因为他遇到了许多“迟老丈”,相较于远在京都的朝廷,他们才是最了解、最关注黄河的人。
如果没有出来这一趟,乔时为只凭前世的记忆, 凭有限的治水认知, 便借枢密院之权推动“束水冲沙”这样的大工程, 如此未必是在“建功”。
通过观阅沿途各埽所的记录, 乔时为了解到,黄河之水并非月月日日汹涌澎湃,冬春旱季,河面往往收窄六七倍。
河北路多种植冬小麦,耐寒,秋末播种,麦苗可度寒冬。每年汛期来临之际,正是冬小麦灌溉抽穗之时。这个时候,唯有引黄河水系灌溉麦田,小麦才能抽穗生浆,由青变黄。
田头上,农户踩着锄头,摇头对乔时为道:“决了堤不成,没了麦黄水也不成……田靠水活着,俺们靠田活着。”
乔时为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脸上发烫——束水冲沙,沙子是冲走了,可水也全流走了。靠地而活的农户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一条废弃的土堤上,孑然一身的浪荡子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摇摇头道:“开工修大堤?不成不成。如果决堤是柴房失火,那么动辄招募数十万春夫修建大堤,就是朝廷故意放火烧山,水患能躲一躲,力役往哪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