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85 章(1 / 5)

听完许之崎的汇报, 官家满目风光皆是好,胃口大开。

趁着无群臣纷扰,官家道:“老许, 你也曾是‘手执三尺白刃,敢拦万里浊浪’的, 廷辩治河大事, 怎不见你说上几句?”

许之崎低头笑笑,谦虚里带着打趣:“官家也晓得,微臣当年叫人扛着铡刀上堤坝, 凭的是一股胆气, 干的是莽夫的活。朝廷说要堵上决口,不管砍多少树、挖多少土石,都得堵上。若真论水利治河, 臣还真不敢贸然发声。”

“朕以为,你今日过来不是为了说这些的。”官家道, “黄河改道北流,对大梁北境边防影响究竟大不大,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未来之事,难以预知。但臣知道, 后晋有黄河为阻隔, 大辽骑兵照旧南下灭了后晋, 故一味依赖黄河为天险, 视其为大梁最后的防线,恐怕是不妥。”许使相态度明确, 但说话留有余地。

他又道:“至于塘泺, 更是如此, 臣同意乔时为所见, 其有限辽之名,无御辽之实……大梁修建塘泺已数十年,一到冬日结冰之时,北境不照旧战战兢兢吗?”

官家起身踱步沉思。

最后点头认可了许之崎的说法。

“那日廷辩,最令朕动容的,是那句‘冀州本是九州之首’。大梁的这片粮仓,荒废太久了。”官家难得面带正色,沉声哀叹道,“朕明白,乔五郎那日的话中之话,乃是说,倘若连河北这片沃土都守不稳、治不富,如何能收得回更北边的燕云十六州。”

“乔五郎初入朝堂,难免年轻气盛些。”许之崎道。

“无妨,朕当以此为勉。”

趁官家今日睡得够、精神足,许之崎谏言道:“治河之事既已摆到台面上,不宜草草了事,不若以此为契机,放乔时为到河道上考察见习几个月,兴许他真能在田间悟出良策。”

“这……”官家犹豫,“是不是太急了些?”

许之崎讪讪,实诚道:“臣今日与之一叙,深觉这小子缺的不是大道理,而乃历练。官家,钢需百火炼,人需百事磨,步子愈固,其才愈识。”

又言:“此事涉及‘工、兵、农、财、辩’,甚至更多,试问,还有什么事比治水更能磨砺其才干?”

只不过是出去考察几个月,官家不至于这般小气,遂道:“朕既把他交给你,便由老许你安排罢。”

“臣遵旨。”

说完正事,御书阁里气氛松快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