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时候, 枢密院派人前来告知明日报到,打乱的乔时为的计划。
昔年青盏伴读书,如今挑灯写公文。
乔时为既忙着为报到做准备, 又要修书一封, 向秘书省袁少监告假,恨不多长几只手。
三哥、四哥坐在中庭桂树下, 纳凉饮茶好雅致。
倚在石台上,手端一盏茶,远看弟弟书房,一束灯光出窗来,乔见川乐道:“别人感叹‘长夜漫漫无尽时’,乃是千等万等,等不来差遣, 我家小安的‘长夜烛光侵窗纸’,却是差遣太多忙不过来。”
平日里最是正经的乔见山,竟也跟着打趣道:“是矣, 小安笔下,怕是一辈子都写不出怀才不遇的幽怨诗。”
“那是自然, 别个是唯恐‘枝头干’,小安是果子没熟, 就有一群老贼举着竹竿围着他。”
哥俩以茶代酒,爽朗大笑。
……
翌日是百官大早朝,官家似乎还未缓过劲儿来,数次叫苏围替他打遮掩, 哈欠连连。
要事禀完, 没等官员们开始吵谁家西席不正经, 官家挥挥宽袖:“散朝, 都忙去罢。”
许使相迈步如奔马绝尘。
裴明彦、赵子泽对视一眼,并排往外走,边走边聊,似一对难兄难弟。
“你我很该反思反思。”赵子泽叹道。
“本官有何要反思的?”
“将时为带到殿上,令他无端被牵扯入治水,裴尚书不该反思吗?”赵子泽把话题引到昨日的廷辩上,他担忧道,“治水自古便是难事,朝中争执不休,他一介小官员牵扯进来难道是好事?”
显然,赵黑脸希望乔时为走得稳当一些,他觉得乔时为昨日的谏言太冒进了。
赵子泽继续道:“时为头一天入官场,他不明白,话一旦说出口,事情便如千斤担压在身上,再无松口气的时候。事情没开始前,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可一旦大刀阔斧开办了,利益争讼,党朋逐斗,便有千难万难来挡。”
意外的,裴毒舌并没有回怼。
赵子泽愈说愈动情,开始埋怨自己:“也怪我,没能坚守到底。”回想国子监往昔,他继续道,“他七岁童子举,我便晓得他生来不凡,担忧他稚子怀玉过街,过早显露才华会被人觊觎,于是一直想方设法替他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