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有五荣,其一上观天颜,其二金銮唱名,其三御宴赐花,其四布衣入而青袍出,其五衣锦还乡,慰藉倚门之望。
状元局集会最后一日,最后一筵席,此宴后,士子们将各自归第,答报倚门之望。
散伙饭不如闻喜宴丰盛,却比闻喜宴更热闹,同年入仕,相处月余,使士子们动了几分不舍情。
席上频频传出道别诗,你唱我和。
王春生、贺弘正相继过来,与乔时为举杯共饮,相谈甚欢。
贺弘正位列探花,授官大理寺评事,类同京府判官。至于是不是干断狱判案这份差遣,还需入职后另说。
王春生二甲第一,授秘书省校书郎。他年岁尚小,又有三槐堂扶持,前途不比榜眼、探花差。
有意思的是,乔王两人同在秘书省,乔时为是著作佐郎,整好是王春生的顶头上司。便是说,乔时为整理的文稿,交由王春生来校对查错。
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的。
故王春生奉承道:“往后在秘书省共事,还望乔上官海涵提点。”
“王兄言重了。”乔时为笑言,“你我本同年,说这个就生分了。”
生辰、科考皆同年。
待王春生走后,赵宕举靠过来,呶呶嘴低声道:“生分就生分,咱跟王四槐本就不熟……小安,你也太不记仇了。”
乔时为明白好友的意思,他解释道:“身在科考时,为的是自己,身在官场里,便不只为自己了。他既有几分为官之才,能为民做事,咱们何必与他撕破脸皮、计较到底呢?”
不可否认,若非乔时为的出现,王春生便是首屈一指的少年天才。
再者,王茂然是两朝宰相,他的政绩还是可圈可点的,譬如大力开辟江淮荒田,谏言轻田赋桑赋。他早年还曾提过“严苛选官”的谏言,只不过后来得罪人太多,便缄口不再提了。
乔时为道:“他若能得其叔祖父的真传,延续王相的为官之道,能立多少功绩难以言说,但至少不会是个庸官罢。”
从前世史书里,见识过八十老权臣蔡京和只顾一己之利不顾国家存亡的秦桧,使得乔时为对“贤相”的要求甚低。
王相能让中书省六部吵而不闹,绝对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