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日西落宫墙外。
“苟学士, 快醒醒。”
倚在墙柱上瞌睡的苟学士被同僚推了一把,险些踉跄跌倒。
“官家终于舍得回去了?”
“没呢,要收卷子了。”
大理少卿、吏部员外郎任编排官, 步入场中, 逐一将卷子纳入篮中。随后, 又有小吏将士子们的稿纸收走。
出宫途中, 众士子松快了许多,没有早上入宫时那般拘谨, 三五成队, 都在讨论殿试题目。
乔时为与好友赵宕举、高维桢一块走。
赵宕举琢磨出了题目的第二层意思, 围绕“义利之争”来破题, 高维桢则只看懂了第一层,力所能及地以“重农宽民”论财政。
两人既未完全破题, 也没偏题。
“时为, 你答得如何?”
“题目太大,时间太紧,我没得及写底稿,直接在正卷上作答了。”
“啊?”暮春晚风尚寒, 赵宕举与高维桢倒吸一口冷气。
许多士子照着底稿誊卷还出错呢, 难以想象乔时为是何等的胆量与积累, 才敢直接在正卷上应答。
若是一时出神, 不小心犯了点抹、不考,岂非功亏一篑。
赵宕举又问:“你竟无需推敲,直接落笔成文吗?”
“倒也不全是。”乔时为应道,“写到最后, 脑袋昏沉沉的, 免不了斟酌推敲, 才敢往上写。”
沿着承天大道往东华门走,宫道又宽又直,身着襕袍的士子像是鼓风的白帆,随风而去,告别华灯初上的宫殿。
乔时为想起了那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等风帆再聚皇城里,便是唱名赐第绕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