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1 章(1 / 5)

“官家今日怎如此异常?”

“苟学士慎言。”

“苟某意思是, 官家今日精神头过足了。”

“许是早春龙井的劲儿够大。”

……

大殿内。

乔时为又读了一遍题目,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欣赏这道题。

借殿试之机,举去岁冬至大祭为例, 暗戳戳骂随行的众大臣与民争利, 明知去岁赈济灾民, 国库虚空,居然还不情愿自辞赏金。光看其表的话, 此题实在荒谬,让人误觉得官家实在小家子气。

欲问财政, 不去关联《尚书》, 反而以《周易》为引子, 又令这份荒谬更甚几分。

然,一旦读懂题目之隐喻,则“荒谬”变作“绝伦”。

“祭祖大祀, 按例行赏”指代“祖制家法,国之大义”,而“以民为先,权宜行事”可指代“家国私利”。

儒学主张以大义治国平天下, 但实际治国时, 更多遇到的是利益问题。

这里,官家问的是义利之争——究竟是大义治国, 还是以利治国。

那为何以《周易》为引子?因为《周易》之精髓在通变, 其有言“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

官家在很隐晦地说“朕甚穷, 朕欲变”。

无怪官家出这样的题, 谁会把“穷”字贴脸上?皇帝嘛,也是要面子的。

一道题目,剥开一层看到的是“国库财政”,再剥一层,则看到“义利之争”,继续往后剥,方能看到求变之心。

座上之人是否明君,乔时为不得而知,但凭这一道题来看,他至少是一位有学问、有主见的君主,他能看到灯下暗处隐藏的弊端。

低头看,砚台中一汪墨汁,映照出官家的身影,端端坐着,正视前方。

一抬头,少年目光对上官家,看到官家眼中满带忧愁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