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2.第 32 章(2 / 7)

大冬天的,苏丹三人肯定不能陪沈悦之熬夜在这儿干等,也试探着离开,洗漱睡觉了。

只留沈悦之一个人。

没人知道她大晚上坚持了多久,只第二天一早,等所有人醒来,杨玲已经出门了,将她的续稿给校园报和出版社各交了一份。

沈悦之得知后,绝望地在宿舍砸东西发疯,而后又陷入无限的魔怔,苏丹喊她上课也不应。

而杨玲不再拒绝学校作报告的邀请,一场讲座后,她将“沈悦之”这三个字成功钉在耻辱柱上。

F大学生一面折服于杨玲的文笔,一面感触颇深,尤其七七级与七八级的学生中,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不少,杨玲的母亲是中学老师,父亲是留洋教授,更让他们感同身受,对沈悦之之流更加唾弃。

不过在学校和老师的约束下,没做出什么过激举动。

杨玲也屡屡在讲座上劝诫他人,“不值为那些人渣赔上我们等了十年才等来的光明未来。”

之后,杨玲又受到沪市许多大学的讲座邀请,她都去了。

她的书再版了两次依旧供不应求,书中大部分人都因此遭到了报应。据说最严重的一位副教授,职称被取消了,学校要求他停职反省,以观后效。

但此事同时在社会上引起一波热议,一些人认为杨玲的这种实名制写法,是否属于一种打击报复,他们主张那段疯狂的过往是时代的错误,需要的是愈合,而不是翻旧账。

如此发声的人,想掩盖什么可想而知。

杨玲态度坚如磐石,在一次次讲座上对这些找事之人进行一一驳斥,又一次打响了小说的知名度,产生了不小的连锁反应,让更多“魔鬼”受到了惩罚。

自此,沈悦之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连课也不敢上了,辅导员和系主任来劝过不少次都无效果,学校建议她休学一年留级,她又不愿意。

曾经经常与沈悦之讨论衣服化妆品的同学,被沈悦之的金钱来源恶心得不行,亲自到305指着她鼻子臭骂了一顿,也是唯一一个提出让沈悦之将钱还给杨玲的人。

那本是杨玲都不抱希望之事。

沈悦之自知她现在的处境,前途什么的全没了,但大学毕业证她一定要有,钱也一定要握在手里!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大放厥词:“想要我还钱,拿出证据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