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的儿子陈九斤一岁了,李爱国作为姑父给他包了五毛钱的大红包。
陈雪茹也是个喜欢孩子的,抱着侄儿跟大嫂叽叽呱呱去了。
中午的时候,陈行乙得知李爱国回来了,也回到了裁缝铺。
陈行乙自从进入长辛店机车厂后,他媳妇儿还没调回来,为了方便工作,暂时住进了机车厂工人宿舍。
陈行乙因为在机车厂机修车间表现优秀,已经当上了维修组长。
李爱国从陈雪茹那里早就知道了这事儿,对他表示了恭喜。
陈行乙感激的看着李爱国。
李爱国研制侧翻车箱的时候,跟长辛店机车厂的领导和几个高工交上了朋友,几人还一直保持联系。
就拿去年快过年的时候来说,有两个副厂长和三个总工都通过李爱国购买到了香蕉和南方的特产。
关系在互相帮助中才能逐渐拉近,才能够互帮互助。
那些领导找陈行乙谈话的时候,虽没提及李爱国,但是陈行乙心中很清楚。
他进入机车厂还没有半年时间,就算是技术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晋升。
“妹夫,我这个小组长是咋回事儿,我自己心里清楚,说起来还要感谢你。”
“你啊,太自谦了,领导提拔你,那是因为你有能力,别的条件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李爱国笑道。
陈行乙清楚这个妹夫一向低调,也没有再说下去,改口道:“妹夫,你最近一阵子见到我们车间主任了吗?”
“杨兴寨?他不是回南方过年了吗?”李爱国问道。
“杨主任本来打算回去的,结果听说他以前设计的路签机出了问题。
虽然最后查明是机器故障,跟他没有关系。
但是杨主任还是觉得自己有很大责任,所以这阵子一直借酒浇愁。”陈行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