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轧钢厂
杨小涛骑车来的时候交流团的人已经提前到来。
不少人看了暖气炉的设计图都等着今天的安排,来到轧钢厂后,就在三车间外面等着。
杨小涛到来后,跟王国栋商量一番,就安排人开始进厂工作。
作为车间主任,安排起来那是手到擒来。
很快交流团的人被王国栋安排好,有人跟着王法他们打造暖气炉的部件,有人跟着刘国刚,还有人跟着刘福林,众人跟在后面,都是经验老道的工人,看两遍就能掌握要领,很快就跟着轧钢厂的工人干起来。
杨小涛也没闲着,在车间里不断指导。
下午时候,杨小涛跟交流团的人交流,掌握进度。
发现这些人上手很快,基础能力很扎实,这不到一天的功夫已经熟悉了暖气炉的制造过程,不少人都掌握了制造方法,当然,这也与暖气炉技术含量不高有关。
杨小涛向杨祐宁汇报进度,决定提前进行实地演练。
杨祐宁和刘怀民商量下,便同意请求。
只不过,在杨小涛准备开干的时候,刘怀民领着三个年轻小伙子过来,加入到队伍中。
杨小涛清楚,这三人应该有特殊身份,也没问,只是继续带人工作。
于是,半下午的时候,杨小涛就领着众人在轧钢厂进行实地考察。
主要讲解在什么地方安装暖气炉,在什么地方安装暖气片。
轧钢厂十个车间,再加上办公楼,食堂等待,需要安装的暖气片比起屠宰场多多了。
可以说,一个轧钢厂消耗的暖气炉比屠宰场加上纺织厂都多,按照计划,一共需要安装二十套暖气炉。
这也是刘怀民当初没考虑先安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