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则抬头要去寻宋花枝,才发现那地方早已没了人,他思索片刻:“报官吧。”
“报官?”明
珠迟疑,“可报了官,今日之事陛下就会知道。”
明夷则要明苕荣拿主意:“你说呢?”
“报官是最好的法子。”明苕荣耐心的与明珠分析利弊,“方才我们已经打着陛下的旗号对这一众百姓恩威并施,此事迟早会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与其等着那时陛下心生芥蒂,不妨我们主动告知。如此一来,既可以凸显你的聪慧,也可证明我们将军府没有二心。”
明珠只是一闺阁女子,即便心性与旁的闺阁女子不同,但终是未涉及朝堂政事,很多门道她想不通看不透,但她还是担心:“大哥,陛下会不会不喜欢我这种擅于心计的女子?”
明苕荣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说:“这些问题,不妨去问问你二嫂。”
明夷则听这话,顿时不干了:“小花儿能知道什么,你别来打扰本公子和花儿的良辰好时光。”
明珠认真采纳明苕荣的意见,自动忽略明夷则的不满:“我知道了,大哥。”
宋花枝在明苕荣和明珠与百姓说话之际,便悄悄走了。她无法带走女子的尸体,不愿看了惹得心中郁气,索性来找蓝应竹。
此刻,她和蓝应竹并肩坐在
巷子口的摊子前,看来来往往的人,心里难得的平静。
“你要是心中有愧,就时常去看看她的弟弟。”蓝应竹闲来无事,在宣纸上胡乱写着。
宋花枝手撑着下巴,神情恹恹:“她本可以不必死。”
蓝应竹手中的狼毫笔不停:“她虽生于农户之家,但她是个聪明人。”他手中的笔停下,顿了一顿,继续写,继续道,“她患了重疾,本就时日无多,以必死之身换弟弟的一生无忧,是个很赚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