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一边介绍着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一边提醒着操作要点。
“这是智能医疗舱,配备了全套的远程会诊和自动化手术设备,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定期对设备进行防腐蚀维护。”
“这是伤员监护区,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以同时监控32名伤员的状态,转运伤员时一定要固定好担架,防止海况颠簸造成二次伤害。”
“这是智能药品库,内置恒温恒湿控制,还有自动分拣发药系统。药品的补给要提前调配好,把握好保质期……”
说到系统的网络安全时,张恒特别叮嘱:“‘生命方舟’号的智能化程度很高,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很强。
我们采用了三重防火墙和最新的量子加密技术,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要提防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攻击。
遇到信息系统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切断外部网络,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救援行动不受干扰。”
队员们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一个女兵举手发问:“报告,请问‘生命方舟’号遇到核生化污染时,我们该如何自保和施救?”
张恒回答:“这是个好问题,‘生命方舟’号的船体采用特种防护材料,对核生化因子有很强的屏蔽作用。
医疗舱还配备了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应急洗消设施,如果侦测到污染指数超标,系统会自动启动防护模式,切断外界空气,同时对舱内环境进行净化。
救援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对伤员进行逐级洗消,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处置,具体操作流程我们都编写在救援手册中,你们一定要熟记于心。”
队员们听了张恒的讲解,纷纷点头称是。
许嘉辉上校也非常满意,拍拍张恒的肩膀说:“看得出来,你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实战需求,下了很多功夫。
这些细节正是成败的关键啊,有了你们的精心设计,再加上官兵们的刻苦训练,‘生命方舟’号一定能经受住演习的严格考验,一举成为实战化的救援利器!”
张恒谦虚地笑笑:“你过奖了,‘生命方舟’号能有今天,是有了你们这些救援尖兵的倾力参与,它的性能才能不断提升、日臻完善。
让我们携手努力,在演习中全面展现它的风采,积累实战经验,为未来走向战场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