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静脉窦与心脏的位置极为接近,是释放纳米机器人的最佳位置。
一旦进入冠状静脉窦,纳米机器人就可以通过心脏周围的微循环系统,直接到达病变的冠状动脉,发挥治疗作用。
导管到位后,王芸通过导管注入了装载纳米机器人的特殊溶液。
这些纳米机器人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编程,能够在血液环境中稳定存在,主动识别和靶向病变部位。
它们携带了多种治疗性分子,包括溶栓药物、抗炎药物、血管生长因子等,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地发挥综合治疗效果。
纳米机器人注入,手术进入了关键阶段。
团队成员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纳米机器人的实时动态。
突然,监护仪上的心电图出现了异常波动!
李健威的心率骤然加快,出现了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
这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出现室速!准备除颤!”
王芸沉着冷静地下达指令,麻醉医生和护士迅速做好准备。
但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除颤仪准备就绪的瞬间,李健威的心律自行恢复了正常!
大家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
王芸凝视监控画面,惊喜地发现,异常出现的部位正是纳米机器人聚集的冠状动脉!
这一切似乎都在纳米机器人的“掌控”之中。
当室速发生时,聚集在病变部位的纳米机器人立即检测到了异常的电活动。
它们迅速释放出一种特殊的离子通道调节剂,稳定了心肌细胞的电位,阻断了异常电波的传导,从而自发性地终止了室速,避免了电击除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