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剑锋所指处, 并非延州。
延州为五路襟喉, 倘若夺之,便可长驱直入, 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自从部署在东边的辽夏二军接连碰得头破血流后, 李元昊就毅然放弃打那处主意了。
且不说屡战不利的结果已隐约彰显了宋廷对延州的重视,哪怕前两回真只是碰巧, 在连番打草惊蛇后, 宋人只要不是榆木脑子, 都将明白该地扼要, 从而加强防范。
与其奢取延州, 把所剩无几的兵力浪费在硬碰硬上,倒不如将目标转到防范较为松散的秦凤路上。
在一番精心筹谋后,李元昊亲领两万兵士, 悄无声息地一路沿灵州川南下, 风驰电掣地过了威州, 再越清远军城……
赶在宋军有所察觉之前, 两万多的夏兵,已如鬼魅般出现在了新修筑不久的水洛城前。
尽管早已有所耳闻, 但在亲眼看到这被扩建过后、显得高大雄伟了数倍的水洛城时,李元昊还是眯了眯眼。
只需一眼,他就做出了‘不可强攻’的判断。
他所领兵士虽为精锐, 却全是骑兵,所携弓箭也始终未能得到充足补充。
只要城中守将不蠢,都能轻易看穿他们的弱点, 那只要关闭城门,安心死守,他们围不住多久,就要么粮草耗尽、要么被前来支援的临近宋兵给打退了。
既然不能硬攻,那便只能智取了。
李元昊清楚万分的是,自己至多只有一次机会,容不得一点失败的可能,于是在明知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硬是挤出半日功夫来观察城头守兵的轮换状况,及对入城之人的审查方式。
他很快便察觉出这水洛城的守兵布置,可远远不及那由黄土夯成、高达数丈的厚壁来得严整坚实。
被夹在接连告捷、战绩亮眼程度不相上下的东西线之间,一直都同时被敌我两军忽视了的秦凤路虽也有积极备战,却始终是风平浪静的。
在头一年里,他们或许还有着敌兵神出鬼没、随时来犯的紧迫感。
但距开战之日,今已过去两年多了。
近来宋蕃联军士气如虹,在英明神武的曹玮将军的带领下,打得夏军丢盔卸甲、节节败退,东线也是高唱凯歌,挺入敌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