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在垃圾场干活儿,每天得干十好几个钟头,天不亮就得爬起来,天黑得都看不见人了才能下班。这活儿,真叫一个累人啊!
这段时间,李青松辛辛苦苦攒了五百多块钱,他原本是想用这钱开个废品收购站的。可谁想到家里突然着了火,家里重建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母亲还寄宿在张德顺家里。还好王德顺是个好心人,收留了她们。这接二连三的变故,把李青松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卫生纸的生意,现在已经没办法做了。造纸厂供销科做了市场调研,他们发现餐馆收购价格是2毛。卖给李青松的价格才1毛5,所以供销科经过商讨就把价格提到了1毛9分五,没了利润,李青松自然就不做这个生意了。
说起垃圾场,这个真是个好地方,过去李青松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没想到这个行业看着不起眼会这么暴利。前世听大哥讲过,皖南人去大西北,就凭一辆拉拉车,走街串巷手废品,就拉出辉煌的未来。
李青松琢磨着,这钱得用在刀刃上,不能拿来修房子了。得赶紧想个办法,把废品收购站给办起来。于是他就开始动手准备了。
第一步,先收了一辆倒骑驴。收起倒骑驴这玩意,李青松可谓是感触颇多。过去大规模下岗的浪潮下,很多失业的东北人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为生活而努力奔波,当时最具性价比的就是倒骑驴。
前世李青松和张婉结婚的时候,开了一个小商店,那会儿张婉负责打理商店,李青松就负责骑倒骑驴上货,那会儿的机会多,并且市场还不是很发达,所以李青松每每看到倒骑驴上满载的货物,就有一股子对未来憧憬的劲头。
可是上门收废品一个人根本就干不过来,他就想到了廖凡。最近跟廖凡相处下来,李青松觉得这小子人品不错,能吃苦,也能干。于是就带着廖凡开始挨家挨户上门收废品!
廖凡对上门收废品,可谓是好奇心十足!看着一车的稀奇古怪玩意儿,,心里就觉得太有意思了。
李青松问他:“小凡啊,你觉得这儿苦不苦啊?”
廖凡笑着摇头说:“哥啊,收废品太有意思了!”说完还拿起一个废铁块儿看了看。
李青松见状点了点头心想这小子还挺懂行的知道啥玩意儿能收啥玩意儿不能收。他对廖凡能吃苦的精神很满意觉得这小子将来肯定能有出息!
70年代的东北,天寒地冻的,李青松裹着一身破旧的棉袄,推着他那辆嘎吱作响的倒骑驴,在大街小巷里吆喝着收废品。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点儿破烂儿要卖,也会有一些孩子为了买零食,趁大人不在家偷偷卖掉家里的东西,李青松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有一天,李青松来到了一个老旧的小区。他远远就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楼下徘徊,手里提着一堆废报纸和空瓶子。
李青松赶紧迎了上去,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大妈,您这有废品要卖吗?”
老太太看了看李青松,点了点头说:“嗯,这些都是我儿子看完的报纸,还有这些瓶子,你看看能给多少钱。”
李青松接过废品,仔细地翻了翻报纸,又数了数瓶子。他心里盘算着能给多少钱,但嘴上却说:“大妈,这报纸有点旧了,瓶子也不多,我给您个公道价,一毛五一斤,您看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