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儿说过这面包不能放, 但他们人多,只拿了足够几天早饭的量,堆一起看着也不少。
这会儿每人都能分到一个吃。
因为这东西看着像主食, 大伙就没再鼓捣别的,只煮了罐豆奶, 打算搭着喝。
虽然方仙儿说, 紫米面包不用再加工, 但现在天气凉了,大伙还是无师自通, 吃之前把面包贴在煮豆奶的罐壁上,让它变得热乎一些。
等豆奶煮好,面包也变得温热了,众人才珍惜地打开手中的纸包。
从名称来看,这叫作面包的东西,大概也是细面做成的, 许是用了面窝窝差不多的做法揉面,但用手小心地摸摸, 就能觉察出较大的分别。
面包不像面窝窝那瓷实的死面, 捏起来格外松软, 比塞满了衣服的包袱还软!
把面包侧过来, 拿到眼前仔细瞧,这会儿光线好, 终于能看清中间夹的东西, 一层中, 白悠悠的有点像稠些的米汤,另一层里,那乌紫色泛黑的东西, 却是颗颗分明的稻米粒了。
虽然不知为何,这米粒颜色很是古怪,可从那形状来看,他们应当没有认错,就是稻米无误。
孩子们并没有大人想得这么多。
她们只觉得这紫米面包带着许多颜色,看起来精巧漂亮极了,简单感叹了几声后,就迫不及待拿到嘴边开啃。
牙齿一合,面包很轻松就被咬开,几乎是入口即化,无论是老人小孩来吃,都一点也不费劲。
大口嚼着嘴里的面包,还没细尝那股加了糖的麦香味,很快又吃到了内层的夹心。
先是一颗颗的紫米。
这种米算是糯米的一种品类,嚼起来也带着糯米特性的黏意,却不怎么粘牙,外面像有层带韧性的薄壳儿,并不坚硬,咔吱着咬两口就碎了,然后就能感受到它内部柔软的芯子。
本就口感丰富独特的紫米,再搭配古人们对不上名字的炼乳奶酪酱。
偏液态的质地,混合了奶香与糖香,与紫米、面包一同碾碎在口中,即使是低糖款,甜度也绝对充足。
就像现代的孩子,大多数都无法拒绝奶油小蛋糕一样。对于古代孩子们来说,这种名为紫米面包的吃食,简直就是他们从小到大吃过最好吃,最爱吃的东西!
如此丰富多层次的味道,瞬间就俘获了她们的舌头,边吃边忍不住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