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事务皆了,高升回到下河村,正是日中午后的时辰。
一入家门就感觉到了不一样。
往常只要他回到家门,管家孙有福就急忙迎上来服侍,而今天孙有福却没有迎出来。
进入家门更是奇怪,老爷子和家中奴婢皆不在家,连高悦都不见踪影。
只有老太太在家,见到他返回,带着一脸喜色,蹒跚的迎上来。
“娃儿,大喜啊!”
“大喜?”高升纳闷,不知道喜从何来。
老太太喜滋滋的道:“府里来了官员,说是奉命给咱家量赐田嘞,你又不在家,你阿耶领着家里婢子一起是帮忙,连丫丫都跟了去瞧热闹,要不是怕家里没人,你回来都没个人应门,阿娘也去瞧瞧咱家这天大的喜事。”
敕封下河县男,食邑三百户、赐田五百亩,这些勋爵的封赏一直没动静,本想开春官府才会来人,没想到在今日就有官员开始量赐田。
唐朝人少地多,而这地不一定是田地,所以勋贵的赐田也是地为主,想要种庄稼,只能勋贵雇人开垦。
五百亩赐田,高升觉得可有可无。
不过十八辈祖宗都是田舍汉的老爷子和老太太激动啊,这年月还有什么比地更能让田舍汉满意?
地就意味着可以种庄稼,种庄稼就有粮食,名以食为天,粮食在老爷子、老太太心中绝对是占第一位的。
加上唐朝初期,各种天灾层出不穷,粮食产量低,粮食售价一直居高不下。
若不是贞观十三年官府设立常平仓,在粮食供应充足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粮食,粮食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粮价的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以此控制粮价。
上下河村紧挨着长安都城,天子脚下,官府不敢懈怠,狠命抓物价,粮价还算持平,若是偏远地区,粮食价还得往上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