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晌午,孙三娘便告假半日,提了两斤粟到了小溪村。
拉人很顺利。
小溪村这儿也已经听说了胜州那边新开了许多家工厂,招人,甚至孙三娘也不是第一个来拉人的女儿。
孙三娘没用几句话就把她兄长家的两个儿子,大姊家的一个女儿领了回来。
临走前还招呼了自己年幼时候的小姐妹一家子,带走了她的一儿一女,凑足了五个人。
“王娘子,这些都是我娘家的侄子侄女,劳烦您安顿了。”孙三娘把人带给了纺织厂的管事。
王娘子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好好,咱们都是一家人,我肯定把咱们自家的孩子安排好。”
她接收新工人,自己也能拿提成哩!
王娘子把这些战战兢兢仿佛鹌鹑一样的小溪村人带到了安置点,交给了安置点的管事。
安置点的管事二话不说,先每人发了一碗里面带着几根肉丝的肉汤和一个黄馍馍。
“吃饱了再干活。”管事知晓什么东西能最快安抚好这些背井离乡的百姓。
果不其然,肉汤一下肚就有人开始叫了。
“真是肉汤啊,还有油水呢!”
“馍馍真香啊!”
管事轻车熟路:“只要跟着我家寿安公主好好干活,馒头会有的,白米饭会有的,肉也会有的……”
第二日,陈大丫便懵懵懂懂入了学。
“好好跟着学堂里面的老师学习,要是不好好学,以后就没饭吃。”孙三娘弯着腰叮嘱着自己女儿。
陈大丫用力点点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大丫这个年纪已经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了。
“等我读好了书,就进寿安公主的工坊当管事,孝敬阿娘阿爷!”陈大丫咬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