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午饭后离开永安侯府, 程子安带回了一方古砚。
程箴看到了,吃惊地道:“你真上门打秋风了?”
程子安笑眯眯点头:“嗯呐!对了阿爹,我明日打算去太学了。”
程箴拿着砚台来回翻看,入手跟玉石般, 经年累月下来, 散发着墨的清香气。
生怕磕坏了,程箴小心翼翼放下砚台后, 这才问道:“先前你说还在考虑可要去太学, 如今终于定了下来, 可同闻山长说过了?”
程子安拿起砚台琢磨, 道:“还没呢, 等下我去同老师说。是施三爷要替我去太学打招呼,他当时就派施大叔去了太学,我离开时, 施大叔回话说已经办得妥当, 老师就无需去卖老脸了。”
程箴瞠目结舌盯着程子安, 半晌后无语地道:“既然有闻山长替你出面, 你为何要多欠一个人情?”
程子安笑笑,道:“老师的脸面, 比我欠人情来得重要。再说了,永安侯府的人情岂是人人可欠。”
程箴道:“到时你如何还得起?”
程子安狡黠地道:“还得起就还, 还不起就没办法了。”
程箴愣住, 旋即失笑。
还不还得起, 端看什么事情, 以及程子安自己的判断了。
不过,永安侯府需要程子安还的人情,肯定比天还要大。
那时候, 程子安想还也还不起。
程箴逐渐被程子安影响,变得光棍起来,反正债多不愁。
程子安收起砚台,系好匣子外的包袱皮,道:“阿爹,我们同阿娘一起去老师府上,师兄应当从衙门回来了,正好见一见,顺道提去太学的事情。”
程箴朝窗棂外看去,外面天已经转暗,迟疑着道:“贸然上门,可要先去打声招呼?”
程子安道:“那是老师,招呼来招呼去就生份了。这时去打招呼,也来不及了,等下我们在路上铺子里买些酒菜,自备口粮。”
明日程子安要去太学,倒是不能耽搁了,程箴便没再多反对,迟疑了下道:“可要叫上你姨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