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老汉的嘴里只有朝廷的好话。至少贾二郎听入耳的全是如此。
朝廷做的多吗?
不多。
至少贾二郎瞧着如此。可朝廷也尽力了。
因为世间的赋税就那么多,至少贾二郎学来的知识里就讲着如此。
农人是本,这本是粮食。可这农人是有数的,有人种粮,这收到的粮食也有数。
谁多吃多占,就一定会有人要饿肚子,要少吃。
何况天下间又不是平均,土地还有肥瘦,人一多,千千万万又何尝不是各有阶级,各有贫富。
贾二郎能学到的就是上位者当有一颗仁心。就像他的父皇一样,要给底层的百姓一条活路。
生命自有出路,如果不给活命。底层的怒火越积越多之后,自然就要像火山一样的爆发。
贾二郎曾经听亲娘念过一首诗,他记住了一句‘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秀灰。’
对于贾二郎这等上位者而言,不给底层活路,何尝又不是没给自己留了活路。
于是当亲娘要他离开,结束这段磨砺时。贾二郎才会坚定的拒绝。
在他给亲爹的书信里,贾二郎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做事有始有终,方得善果。
贾二郎想在这蜀地,这一片荒蛮之处学一学种地,把生地一点一点的养熟。
哪怕他可能没多粮食的收获,可他还想有始有终。
因为这等的努力,他总归也一份收获的。不止是粮食,还有自己的成长。
宏武二十八年,楚王依然没有回宫。当然京都一些消息灵通之辈,也大概知道一些消息。不过没有把这等消息摆在台面上谈论。
这一年,除旧迎新之时,李烨这一位楚王没有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