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客气!”项燕还礼,陪着庞煖出宫:“老将军联纵之策,项燕以为,可行。”
庞煖摇头:“只可惜,贵君王无征战之心。”
项燕沉吟:“老将军,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不若等使臣从秦国归来,再议不迟。这些日子,不若请老将军去项府小住……”
“不可!不可!老夫得回赵,将此中原委告知于我王。若不然,朝中怕有非议。”
项燕便不再勉强:“项某送老将军。”
游说楚国之事未成,庞煖原本尚有些泄气。可自楚国而归,沿途见楚人逃亡者众。楚国姓一味的圈占田地,对百姓盘剥甚重。
听闻,耕作一年,一家人尚需得抛弃家中老者,才能养活家中幼儿。
如此这般,民不逃,又能如何?
逃民能去何处?入秦者众。
秦不排斥外来之民,入秦之民,只要去官府登记,与秦民待遇无二。
若是逃民多,则来年无人为公卿之家耕种,田地必然荒芜。此,秦必犯众国之利,如此,各国朝中大人,才会答应兴兵联纵以伐秦!
此倒为契机,当禀告大王,放消息于各国,将流民之事渲染扩大了宣扬出去。
回到邯郸,他为赵偃献计。
赵偃问说:“若此,必各国流民涌入秦国!我赵国……”
“我赵国恨秦入骨,无百姓肯入秦。廉颇之流,不说也罢。”庞煖就又道:“诸国流民入秦国,秦国何以应对?流民需得有饭食,若无饭可用,必为祸。若是敢将流民拒之门外,此便是自毁根基。”
“彩!彩!彩!”赵偃看向郭开和赵高,又说毛遂:“看看!看看!此方为计策!”
正议事,侍从有报:“姚贾为秦使,送前太子赵佾归国!”
一时之间,满大殿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