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秦放鹤这样非应考, 以私人目的出行,是不能走官道的,少不得一路颠簸。
这个年代出远门实在不是什么享受的事。
远离城镇几十里处, 往往人烟稀少, 放眼望去不见活迹。
齐振业带来的人中, 有一位曾往来于关中、京城和清河府, 托他认路的福, 一行人差不多总能在日落之前找到城镇、村落,或是庙宇道观, 甚少错过宿头。
秦放鹤提供通关文书和脑子, 齐振业提供各项硬件,亦算绝妙搭配。
十月下旬已很冷了, 早晚皆有霜冻, 他们出发后不久,便迎来了今年的初雪。
似乎一夜之间,地面就被冻透了,梆梆硬, 车轮和马蹄频频打滑。
北方风沙又大, 车马行动速度慢, 严重阻碍进度。
那带路的伙计眯着眼望了望天,驭马来到马车边,说:“少东家, 秦老爷, 看这个天气,咱们怕是赶不到下一处镇子。北边又来了乌云,阴恻恻的,后半夜恐又有风雪, 若荒郊露宿,可要冻坏人了,便是牲口也吃不住。
小人记得几年前往这边走的时候,三岔路口处有个小小茶棚,乃是本地农户自己开的,又有几间屋子,不如早早去那里歇脚,明儿也走得从容。”
齐振业和秦放鹤对视一眼,“也好。”
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们只管赶路,并不胡乱发言。
一行人又走了约莫一个来时辰,果然碰到一个三岔路口,也有一处小小院落。那院落外倒是有个茶棚,只是长满荒草,又落了灰,幌子也破败,显然许久没开了。
秦山年岁小,又面善,便去叩门。
只听吱呀一声,大门打开,露出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汉来。
“老丈,”秦山笑呵呵指了指身后的马车,“我们主子是进京赶考的举人,路遇风雪,错过宿头,这左近荒无人烟,可好收留一夜么?”
那老汉甚是慈善,又听说是进京赶考的举人老爷,登时唬了一跳,还要跪下磕头行礼,被秦山一把拉住。
“老爷们来,原是小老儿一家的福气,”老汉讷讷道,“只是地小家贫,浑家又病着,无甚好招待的……”
秦山便回马车那边说了回,又回来道:“无妨,原是我们打扰了,岂有嫌弃之理?一应吃食、铺盖我们都是自带的,只借碗水喝,借片瓦遮身,不至在外冻死罢了。”
冬日西北风可不是好玩的,马车虽大,却也挤不下他们这将近十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