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 简直一塌糊涂!”
“指东说西,不知所以然……”
“辞藻么,倒颇华丽, 然浑似没说……”
头场已毕,考生们暂时挣得一线喘息之机,而阅卷官的磨难才刚开始。
似县试头场这等读书人交了钱就能来的考试,难免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 周县令只看了几份卷子便觉头昏眼花,多有啼笑皆非时。
今年报名的共计三百零二人,除去一人迟到,一人舞弊, 另有四人被牵连,进场答卷者总共两百九十六人。
收卷后,先糊住姓名, 将卷面污损、字迹模糊的除去,看都不必看, 共有符合标准的试卷两百九十一份。
筛选过后, 才有专人将试卷重新抄录,单看内容。
前两道四书的题目也就罢了, 总有个标杆,会就是会, 不会就是不会,一日也就过完了。
只最后一题乃是颂家国的诗,倒要好好读一读,故而最费工夫。
颂,就是讲好话, 但似周县令这等混迹官场的,什么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没见过?要求格外高些,凡见到粗浅直白的便心生腻烦,立即刷下去。
倒也有猜中主考官心思,不讲颂扬,但说治国之策的,周县令心下略略宽慰了些。
好算一个县里不都是蠢材。
有那等妄图剑走偏锋,借着写诗的名头大谈治国的,更是把周县令当场气笑了。
有些人略看了两本史书,见那历代皆有进谏书后一战成名的,便做起春秋大梦来,觉得他上他也行。
殊不知那些先贤腹内藏书何止千万?当真丘壑纵横!人家进谏上书,说的是治国良策,何曾如他们这般,只管横挑鼻子竖挑眼。
在周县令看来,这些人就好比指着鼻子骂到自己脸上,说他哪里哪里都不行。
尚未得势便轻狂至此,来日岂非要骑到本官头上作威作福?
这谁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