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她身体不好的事儿周围人都知道,这年头乡下做农活的谁家娶媳妇儿不希望是个能干家里家外一手抓的?所以直到十八岁了都还没人上门来说和提亲。
在普遍十三四岁就已经可以说亲的乡下,这个年纪已经算得上是大龄剩女了。
何老三夫妻俩虽然发愁,但也做好了要养闺女一辈子的准备,在家做闺女,不必在旁人家做媳妇儿受磋磨来的舒心?能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块儿总归也是好的。
结果大概是老爷天也知道他们家疼惜女儿的心思,何珠儿十八岁生辰的第二天,就有一个男人找上了门,说是要替儿子求亲。
原来上门的就是当年何老三救过的那位,就住在隔壁来凤村,姓李,人称一声李老汉儿。
李老汉儿还惦记着何老三当年的救命之恩,听说他家闺女还未成亲之后,就想说结个儿女亲家,正好他儿子一直在读书也还没有成家,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行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
李老汉儿又能干又肯吃苦,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家底,他家儿子要比何珠儿大上两岁,才刚考取了秀才,也算是有正经功名在身,人样貌也周正,在乡下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良配。
何老三喜出望外,但还是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说要看闺女的意思。
两家父亲通了气,又找了个时间安排两个年轻人私下见了一次面,结果这一面见得双方都很满意。
当何老三问闺女意思的时候,何珠儿羞羞答答的就应了。
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养这么大的闺女就要去人家做媳妇儿了,何老三是又高兴又心酸,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当父母的,不就是盼着孩子好么。
眼看有了桩好姻缘,哪里有阻拦的道理?
何老三凄声:“我真是瞎了眼,早知如此,我当初就不该答应这门亲事,珠儿是被我给害了啊——”
按何老三的的说法,何珠儿是五年前嫁到李家的,在她嫁过去的第二年,公公李老汉儿就因病去世了,只她婆婆张氏与丈夫李元三人一起过活。
李元是个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整日就窝在房间里读书考功名,性子还算软和,婆婆张氏却是一个泼辣性子。
从前李老汉儿还在的时候张氏还收敛些,等李老汉儿一去世,张氏就对何珠儿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看哪儿都不顺眼了起来,只因何珠儿不是张氏自己选的儿媳。
在张氏心里,儿子是个读书人又是个秀才,什么好的闺女配不上?
却不想叫李老汉儿随便给定下了一个农家女不说,还是个身体不好有隐疾的,成亲都五年了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就是个不会下蛋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