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归野心, 谢俞也不是非要在这一时就要实现的。
这两年竹编厂发展得太快了,也有一些隐患,比如说原材料问题。
原材料问题如果现在不重视, 只一味的扩张, 那么很有可能不出两年,竹编厂就会出现原材料危机。
牛头村是有一百多亩的竹林, 牛头村附近的村庄也有不少竹林, 这几年这些村庄卖竹子就赚了不少,所以几乎每个村子都很重视竹林的管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竹编厂的发展壮大, 这点儿竹子肯定是不够供应的。
所以竹子的种植规模要扩大才行。
这要是早两年,这肯定是不行的。
那个时候村里可不会管什么经济效益,没有任何事情比粮食生产更重要。
好在今年分田到户的政策终于下到他们这边, 大队长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接到通知之后,回去和大队部商量一番,很快就把田地分好了,同时划出一部分适合种植毛竹的山地开始大规模种植毛竹。
周围适合种植毛竹的村庄也是差不多,谢俞代表竹编厂亲自和他们签订收购合同, 支持和鼓励他们种植毛竹,才算是解决了这心头大患。
谢俞和最后一个村子签完种植订购合同之后,就骑车回镇上了。
跟在谢俞身后的刘佳林羡慕的跟谢俞说:“厂长, 乡亲们对您可真是尊敬热情。”
刘佳林是谢俞的秘书, 自从竹编厂搬到镇上后, 谢俞要处理的事情可太多了, 就给自己招了个秘书。
刘佳林是镇上人, 高中文化, 本来家里是想安排他去别的单位,但是他钦佩谢俞,知道谢俞招聘秘书,特意跑过来应聘,谢俞见他人机灵又可靠,就将他留下来,如今是越用越是得心应手。
谢俞笑道:“老百姓尊敬一个人啊很简单的,只要你实实在在的做事,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就信服你支持你。”
这几年牛头村早就已经一改当初的贫穷,几乎所有人家既可以在竹编厂这里接单赚外快,年底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分红,让大家伙都过上了好日子,原本村里嫁娶困难,如今村里的年轻男女都成了抢手货。
这都是谢俞的功劳。
除了牛头村外,隔壁村也卖了不少竹子给竹编厂,给村里增加了不少收入,也有一些手工艺好的,从竹编厂接到了活计,赚了好些钱,大家伙自然将谢俞当财神爷一样捧着。
刘佳林点头:“您说的是,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像您一样受人尊敬。”
“好好努力,肯定可以的。”谢俞鼓励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