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谢俞所料, 进入了十月份,无论是县供销社还是镇供销社,都不再像牛头村下单定制玉凉席, 不过出乎谢俞意料的是, 两个供销社依旧会收牛头村的玉凉席, 只不过数量不会太多,估计等到了11 月份, 正式入冬, 天气转凉,供销社就不会再收玉凉席了。
这个结果对于谢俞对于竹编厂来说已经很好了。
起码他们还可以再卖出一点玉凉席,而每一张玉凉席那都是钱啊。
十月初盘账,八月, 九月,竹编厂总共卖出了83 床玉凉席。
八月份的时候, 大家业务还不是很熟悉,最后是举全村之力,才在约定期限内完成交货,到了九月份,大家业务都熟悉了许多, 再加上大家都知道这是难得的赚钱机会, 所以每一个人都很拼命, 都十分配合, 才终于达成了一个月生产 53 床玉凉席的成就。
两个月合计总共收入1245 元。
再除去成本。
成本主要在竹子, 人工, 青砖, 木柴, 尼龙绳和电费。
竹子是集体财产, 虽然竹编厂也是集体财产,但以后大队和竹编厂的账目是要分开的,所以他们砍伐使用的竹子都是按根算钱的,不过竹子贱,一根也就几分钱,成本算起来其实并不高。
人工就是这段时间给大家算的工分,竹编厂这边的工分也是跟生产队那边分开记录的。
青砖是用来造高温炭烧所需要的炉用的,木柴也是这边的支出,也不是很高。
大头主要在尼龙绳和电费上。
当初谢俞花三十块钱买的尼龙绳只能制作十床玉凉席,83 床总共需要 249 元。
电费是 0.16 元一度电。
玉凉席编织用的竹块四面都要钻孔,每一床玉凉席都需要几百块,可以说自从开工以来,那两个电钻是24 小时开工几乎就没断过,安排着人三班轮转的,每个电钻一个小时大约需要0.3 度电,两个就是0.6 度,一天下来差不多就要将近 15 度电,两个月总计下来大约需要 150 块钱电费。
这电费在当时是很恐怖的了。
如此单是电费和尼龙绳的成本加起来,就差不多有四百块。
再把竹子以及青砖木柴等成本减去,除了人工成本没算之外,剩下 732 块钱。
就是这个钱也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大队长激动得脸都涨红了。
“真算清楚了?没算错吧?”大队长连连问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