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陈长兴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纪和玉能在短短两月余的光景内,就有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人根本就是拿命在训练的!不管教练制定了多少的训练计划,纪和玉总是加量、加量再加量地完成。
尤其是在做跳跃训练的时候,不管是冰上训练还是陆地训练,他都跳得比任何人都狠,虽然只是训练也强迫症般地一定要保证每一跳的圈数给到最足,每一跳的滞空感拉到最满,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也最容易摔。
花滑运动员最怕受伤,别的选手在训练时也都会收着一些以防摔伤,但这个纪和玉,仗着自己水平高技术好,摔倒时避免伤到脚踝膝盖等重要部位的本领也很是高超,仿佛根本就不怕摔!
哪怕纪和玉防止摔伤的本领再好,教练看着也是随时都要心梗的程度。
纪和玉现在可是体育总局钦点的大宝贝,不能在这种问题上出了差错。
因此,给纪和玉安排一个一对一专门带他的教练势在必行。必须得有人盯着纪和玉,免得这小祖宗自己给自己作伤了!
陈长兴想起在纪和玉换训练服时,一不小心看见的、他背上一块又一块的淤青,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虽然他知道每一个运动员都是这样过来的,包括当年的他自己,但或许是少年的身形实在纤弱,腰背上的肌肤也实在太白皙了,这一幕就不免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可偏偏,少年的眼神实在清澈,没有一丝痛楚和动摇。
陈长兴知道,纪和玉是真心地热爱着这个项目的,所以他也没有说什么。
他没有办法去苛责这样努力又踏实的运动员。
在纪和玉出现以前,陈长兴本来觉得新一代里,刘彦池也很值得培养,努力而有天赋,但和纪和玉相比,不管实力和心态上,都差了一截。
此外,还有他发现的好苗子孟浔,同样也是基本功打得很扎实,热爱花滑且肯下苦功的好孩子。
他们都是华国花滑的新芽。
纪和玉的这枚金牌实在像是一场及时的春雨,让久旱的华国男单逢了一场甘霖,让陈长兴看到了华国花滑的希望。
而纪和玉,正是这一场春雨的祈雨人。
“哎,个人教练的事情不能马虎,”陈长兴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毕竟是要陪小玉走上很长一段路的人,还是要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