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 青州之行停留也不过十日,而沐言要做的事可不少。
应琛前脚才领着人与小皇帝一行人告别回京,小皇帝后脚就拟了圣旨御诏, 将自己要重金修建长生塔,在百姓中寻至善之人,与帝王共享长生的事昭告天下。
而在丰州商会的那场宴席之后,各地的大商贾早就得到了长生塔的消息,有那三三两两的兴趣极大的, 圣诏一下来, 就蠢蠢欲动找关系询问去了。
应琛手上还有空白的圣旨没有用,沐言还担心应琛听到自己这荒谬的圣旨会用它阻止自己, 结果应琛那边丝毫动静没有,甚至根本没过问这回事,安静得沐言反而有些不安。
倒是在青州行宫的这段时间,傅辰半步不离小皇帝左右,与总想往小皇帝身边凑的宁毅生了不少龃龉。
回京途中,不出所料,听到不少百姓议论长生塔之事,甚至还有之前小皇帝下诏五倍粮价购粮的事, 虽然没人敢公然议论天子, 但既有议论, 自然就有怨气。
等到民怨四起,也就是应琛登位的最好时机。
沐言回宫路上也当是游玩, 路程行进缓慢, 抵达京城时, 距离百官年宴不过三日。
时隔许久再次上朝, 沐言还有些不习惯, 晃晃悠悠上了鸾架,又依在龙椅上打了好几个哈欠,困倦才渐渐落了下去。
雪灾既过,又年关将近,朝内倒没有什么旁的大事,殿内启奏的声音三三两两,远没有从前新老两派时不时就要争吵起来的热闹。
回想殿中的热闹场景,沐言几个哈欠下来,含着盈盈水意的眸子透过珠帘,往苏尚书的方向看过去。
苏尚书站立的位置空着。
沐言呆呆地眨巴了下眼睛。
苏尚书为人十分严谨,从小皇帝登基以来,八年有余,从未缺席过早朝,哪怕病得走路都困难,也要人搀着走进大殿里,怎会突然缺席早朝?
沐言的目光顺势又扫了扫。
不仅是苏尚书,近处的列队中,约摸还有三四个空位。
这些位置,基本都是三品以上的大臣,大约于苏尚书都是同辈。
而往后一些的地方,又多了几个生面孔。
珠帘有些影响视线,沐言看了几遍,才敢确定自己确实没看错。
许是张望得出声,往下看的这一会儿,大殿内大臣们启奏的声音停了好一会儿,沐言都没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