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让看着更是轻松,一边和于景谈笑风生,轮到他时,只略低低一沉吟,诗句就出口而成,很是不费力气。
柳如烟,她看在眼里,就觉得这孩子有些较真了。不知是和谁置的哪般子气,每每都是认真的应对,很是要比较一番,不甘落后。
二小慢悠悠的早就转悠到了她跟前,和她一并坐着,听着也认真,一板一眼的。二小人儿虽小,但自小就跟着先生在上院,诗词虽说不是张口就来,倒也背下不少,就是自己做,也是能算个小人儿的。
倒是性子,有些随她,并不争强,只是尽力不扫兴而已。
此时的山上,风好、景好,眼前的茶好、诗好。坐在小亭子里,赏着景、喝着茶、续着话、作着诗,几个人凑一块甚是亲近不少。日头西斜了,晕开了的余辉三照下来,金光闪闪的映着天地万物,诗意中多了些许朦胧的意味,有种别样的美在其中,不免让人流连。
时候很是不早,该下山了。
虽说山上神清气爽,夕阳也正低垂,望着远处的山峦、近的林木、还有脚底下的小草,都一团团、一丝丝、一细细的牵绊着行进的人儿,但,总是要别离。
别离流过的朝阳、过往的今天、蓬勃的少年。
也总是要走进,走进那五彩斑斓、但也前路漫漫的黑夜、明天、和岁月。
府城这一趟,就好似是个分界线。前头那些无所拘束的过往,那些美好的、难忘的、从不会忘记的青葱年月,只府城这一趟之后,就此,隔开了。留下的,是往后年月里的成长、那些细细碎碎的烦恼和一点点长成的牵绊。
想来,她的这个年纪,是要初长成了。
下山的路不好走,但是走的慢,倒也不觉得难。
她娘早就在山下庄子准备好了,热水沐浴一番,又做好饭菜,备好热酒,只等着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