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赶早出发的,于景和梁时行一起,来福不知啥时候来的,一早她起来送行,人就在家里了,替于景赶车,说是把于景送到县里,就有专门接送去府城的人手和车马了。
她爹娘准备的东西也挺多,全是些家常的物件,她爹娘为了礼数,还专门给梁老爷和梁夫人也都准备了礼,一并带着,然梁时行回了府城,替他们问好。
秦恩一家家里留下,没跟着回府城,好不容易来一次,她娘想让于瑶一直住着,等四姨那边有了消息,直接过去四姨那里。
梁时行一走,家里一下就松快不少,梁时行在的这两个多月,家里外都是紧绷着的,唯恐一个疏忽照顾不到,这下好了,没了客,都是家里人呢,不用时刻紧张了。
“过两天就是英子和来福的亲事的,也是有的忙,”她娘和于瑶屋里做针线活,一边说着话,“说是也要大半,也得三天工夫。”
“英子的事情弄完,大花和玉林的事情估计也能有准成了,日子差不多也能定下来。”
她娘跟着应和,“听说大花娘这几天又下不来炕了,就咱去那天乐呵呵的能下来地,还硬要帮着收拾这收拾那的,咱一出门,说是就倒下来。”
“唉,也真是可怜,”于瑶也跟着感慨,这个倒是,“苦了几个孩子了,都是好孩子,往后啊,出息着呢。”
“可不,”姐俩细声细语的说了起来,丫头在炕稍看漫画看的认真,一遍一遍的翻了好几遍,还是兴趣满满。她就凑过来,听她娘和于瑶两个念叨,“远的不说,大花出门子,算是府城站住脚了,往后日子肯定好过。”
“文诚也中了秀才,不说以后高中不高中,就是现在的学问,咱这穷乡僻壤的,也是饿不着,还能让人高看一眼。”
“而且啊,我看文诚为人处世也不拘束,地里活计也做的顺手,话虽说不多,但是知礼数还懂事,难得的好孩子啊。”
“还有文诚,也是个好孩子,性子也好,这几年和小小走的近,欢腾不少。书读的也不差,加上从小就跟着先生,开悟的早,小娃子还会说话,嘴还甜,是个媳人的。”
“这么好的三个孩子,唉,就是大花娘没那个福气,错过了。”
“眼下几个孩子再怎么孝顺,心里也是有芥蒂,都老大不下,哪能忘呐。”
“生分不少,生分啊!”
“文真那会倒是小,不记事,但是更不亲近呀,啥啥都不记得,哪能亲近的起来。”
大花娘的事情虽说过了好久,回来也有些时日了,但是一直都没彻底消停下去。现在大花娘身子不好,下不来地,还得有人伺候,过了个冬天,大家也都从刚开始的苛刻到现在的可怜,念叨起来也是感慨造化捉弄人,好好的日子享受不了了。
她娘怜惜几个孩子,但也可怜他们的娘,自从大花娘生病,她娘拿着东西看过几次,带的吃穿用度和一些补品,但凡多少能帮的少的,她娘都尽量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