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晓远的幼年时,“爸爸”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爸爸”只是在远方等他们。
后来贺晓远大了,从大人们的言谈中猜测到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渴望爸爸了,他明白了他就是没有爸爸。
而这时候的贺珍婷是对贺晓远这样说的,她说小远,一件事会有开始、过程、结尾,如果开始和过程是美好的,结果虽然有遗憾,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开始和过程,是吗。
“妈妈希望你做乐观的孩子,去经历感受,而不是只看结果。”
再后来,贺晓远又大了一些,妈妈病了。
躺在病床上,虚弱的贺珍婷又对贺晓远说了这样的话,她说小远,妈妈以前的事你都知道了,对吗。其实啊,妈妈也没有那么难过。
妈妈是想告诉你,你以后也会经历自己的感情,到时候,希望妈妈的经历不会影响你。妈妈希望你勇敢,希望你直面,而不是回避自己的感情。
你要走你自己的路。
因此在贺晓远心里,他一方面清楚现实是什么,一方面内心里又有走自己人生路的想法和勇气。
所以当他面对陆琛想要同居的提议的时候,他有犹豫,但没有过多纠结,他觉得自己该认真地考虑一下,但真的思考的时候,他又明白,就像陆琛说想住在一起是想建立亲密关系,他也想和陆琛建立亲密关系,想早晚都看到陆琛,想面对面相互道晚安,想没有那句“我走了”,只有清晨见面的“早上好”。
既然他这么想,为什么不要?
要。
他做好了决定。
以及,为什么一定就是差距太大的两个人之间不会有结果?妈妈的经历就一定是他的前车之鉴?
不。
贺晓远觉得他不是妈妈,陆琛也不是他那位选择远走离开的生父。
贺晓远心里有一种直觉,或者说是野心,觉得他和陆琛不会那样。
贺晓远是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