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度12000米!任意操作后退出自动驾驶模式!’</p>
‘进入平流层,将切换为地外驾驶模式,任意操作后退出自动驾驶模式!’</p>
已经进入平流层了,如果要飞出母星,那么飞行姿态要做出调整了,变得和火箭发射一样,还是垂直飞行的话,燃料将急剧消耗。</p>
林凡还是没有进行任何操作,他在等飞机冲出中间层,也就是俗称的黑障区。</p>
飞机通过平流层用了半个小时,这个速度不算慢,但是对于之前才发射的远航九型重载火箭,还是太慢了,远航九通过平流层只用了十多分钟。</p>
座舱外开始出现‘火星’,这是进入黑障区的标志,地面也失去了这架战机的踪迹。</p>
这些‘火星’全是电离子,黑障区的温度其实不是很高,至少比起热层来说算不上什么。</p>
相比于返回舱的舷窗,战机的‘全景天窗’显得非常的豪华。</p>
无数如同萤火虫一样的光点从头顶掠过,这美丽的画面根本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好在现在战机上至少有三个摄像头正在拍摄,回去之后可以申请自己保留一份。</p>
这场景既美丽又非常的危险,不过对于这架聚集了无数科学家心血的战机来说,并不能造成任何的影响。</p>
整个黑障区的厚度大概是30公里,速度越来越快的战机通过黑障区只用了几分钟。</p>
之后就是热层了,随着距地高度的增加,这里的温度不断的上升,最高能达到2000摄氏度。</p>
热层也可以称为母星的保温层,热层外的外溢层温度将成几何下降,最终超过3000公里后,温度无限接近绝对零度。</p>
‘飞机表面温度388度,舱内温度29度!’</p>
在两层特殊隔热材料的作用下,战机机体的实际温度并不高,要知道战机周围的空气温度都超过800度了。</p>
‘请断开自动驾驶模式,如未断开,飞机将在三秒后返航!’</p>
这是研究员们给飞控的限制,不可能让战机自动飞到外太空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