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科会试, 杏榜上有名者共二百七十九人,宁安硕排在第四十二位。这个名次不算极高,三鼎甲基本无望,却也绝对不低了。只要殿试不出差错, 至少一个二甲是有的。
再算上他的年龄, 他能在榜上就已极为难得。
别说在本朝, 就是往前再数几百年, 也少见十七岁的新科进士。
他有这份好成绩,宁安华自然高兴。
可她发现, 她的高兴和别人的不太一样。
她的想法是:
这一年多,宁安硕宵分废寝, 并无一日懈怠,终于得到回报,没有白费努力和光阴。等殿试结束,她是不是该和孩子高考完了的家长一样,好生给他补补?
过两年办完他的婚事, 她也终于能功成身退,不用再管宁家的事,每日省下的时间加起来, 一年能多一个月的清闲。
但她听见檀衣和菊露私下议论的是:“舅老爷有了出身,就是老爷变心也不怕了。”
宁安华:……行吧。
连檀衣和菊露都这么认为,别人是怎么看的, 宁安华不用多猜就知道。
她再是“贤义智勇”的“清熙郡君”,世人也只会默认她是吏部尚书林如海的夫人。
或许殿试之后,她还会多添一重“本朝最年轻的进士宁安硕的长姐”这个身份。
意识到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深想, 她的心情会很不美好, 宁安华及时打住了。
覆试过后[注], 三月十八,宁安硕在太极殿参加殿试。
世宗皇帝在时,殿试皆为考官出题、散题、监考、阅卷,皇帝只负责钦定前十名的名次。
但今次殿试,不仅是由皇上亲自出题——策题为“清吏治”、“除官弊”、“治贪贿”——还是由皇上亲自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