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真到了山上, 反而就没那么冷了。
被云海遮挡的太阳,这一刻肆无忌惮地洒落在众人身上,空气也变得干燥, 还有风。
老赵想起来一件事,提醒杭峰:“海拔落差还是有点大的,2100的最高海拔, 终点只有1300,将近800的落差, 这期间你也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也很大, 还有地面的湿滑, 总之你一定要仔细地感受这个赛道, 才会有更好的成绩。”
杭峰重重点头,已经迫不及待。
坐车上山的好处就是直接可以到出发点,而不用走那三百多米的距离。
杭峰他们到的时候, 赛道还没有开放,很多参赛选手都等在这里,看见工作车上来便是一阵躁动。
工作人员上来,就代表赛道可以滑了。
这里几乎所有选手, 都是第一次滑这个赛道,紧张的, 期待的,殷切的目光看过来,继而凝聚在从车上下来, 拎着滑板的杭峰和唐隽身上。
年轻。
还和大赛组一起上来。
不不不, 关键还是年轻!
滑板速降这两年确实因为王会长的原因, 被推广的很好, 民间出现了很多的滑板速降爱好者,但是专业组的年轻人却不太多。
走专业太危险了,还没有发展空间,家里大多不支持,再加上设施设备跟不上,没有好的训练条件,所以能够进专业组的都是靠时间累积,年龄大了,胆子也就大了,专业组的考核也就达标了。
像杭峰这种水灵灵,一看就是还在读书的面相,在华国的滑板速降运动里绝对算是珍惜品种,不是没有,就是很少。
“小孩儿啊?”
“是专业组的吗?”
“成年了吗?”
“看滑板和装备,还是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