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发球光希依旧下手发球,这次幸村早有准备,他跨步向前,重心落在后脚,充分蓄力。
然而小球行踪诡秘莫测,飘忽不定。
盯久了甚至产生多重影分身的错觉。场上动态视力敏感的人皆有些不适地眯上了眼。
一时无法判断来球落点,幸村微微屈膝,调整步调,有节奏地垫步着。
在小球落地要弹起时,倏地敏捷迅速来到距离小球地面弹起30cm的位置。
他在小球未弹到最高点时,便直接半截击。
这球的能量!
叶梧心下一揪,这种球的威力太猛,中学生12岁的体型接球很有可能会负伤。
小球的反作用力让球拍无法负荷,幸村握拍有些不稳,只得双手正手握紧球拍,手腕再次发力转到拍面角度,旋转被消除了大部分。
意外横生,球拍经受了多球的对拉磨损严重,在这时拍线突然断裂。
面对意外,幸村神色从容,他转动手腕,小球被拍框回击回去,动作带动衣角扬起,露出白皙的腰窝。
对面的光希并没有因对手的意外而动作停顿,他如豹子般爆发跑动,动作流畅挥拍回击一个低沉下旋球。垫步准备变奏上网。
幸村垂直站姿,呈开放式打开拍面,反手击球时小球有一瞬间光晕,手肘小臂外旋一个削球。
手臂挥动使队服布料勾勒出标致的轮廓线条。
“这时候应该上旋球才对。”
“哪里,打切削更能找到机会球。”
场下几人专心琢磨着两人战术。
光希反手一击角度刁钻的斜线球,只是触球后指尖有突然间的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