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明远接到了种建中的来信。
这封信上,记着种建中发出信件的日期。他将信件托付给渭源堡的驿递,与军中日常公文一道,送到长安城, 并送到明远家, 总共花了三天时间。
随后这封信就进入明家正在“试验”的邮政系统, 明家的“邮递”接到过明远的重托,一旦接到种官人的来信,就会在当天, 启动一程“邮递”, 用最快的时间将信件递往洛阳。
若是有其它“投递”的邮件,明家邮递也会顺带带上, 但若没有也无所谓——总之, 明氏邮递收到的指令是:只要是种官人的信,就要不计任何成本,用最快速度传递到杭州。
洛阳之后,汴京、扬州这两个“转运点”也都是这样做的——这从转运点改在信件封皮上的“日期戳记”可以看出。
信件从渭源堡发出, 送到明远手上, 总共用了十天。
明远看了看:从长安到杭州的信件只用了七天。这个速度,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非常令人满意了。
但再想想,这信函, 一来一去至少要两旬……梦魂不到关山难,他与师兄之间的距离, 还真是远啊!
明远凭空叹了一口气, 拆信细看。见到张载的横渠书院已经将“酒精”运到古渭城, 又建议渭源一带种植棉花, 明远顿时心怀大畅, 心想:不愧是他的师门,做起事来就是靠谱。
他几乎想要马上回复种建中:渭源一带可以放手种植棉花,让他明远来负责销路。
再往下看,看到信中提及王韶被弹劾“谎报”渭源到秦州一带的荒田数目。明远也有点纳闷:这一顷四十七亩荒田的数字究竟是怎么来的?
他与种建中一起,看过熙河路的舆图,虽然那舆图画得不甚精确,但是古渭到秦州一带多是河谷,种建中描述过,河谷两侧较为平坦,在党项与吐蕃人进犯之前,多是有人耕种的。
一顷四十七亩,太荒谬了。
最荒谬的是,这数字越精确,就越容易被人相信。
如果王韶不能尽快说明实情,那这一身兜头泼下的脏水,就难再洗净了。
种建中在信中问明远有什么办法,明远仰着脸想了半天。
他心里隐隐约约,似乎有些想法,但这想法只是一个朦朦胧胧的影子,他还无法触及。
所以这天他只管待在自己在凤凰山的新宅院那里,哪儿也没去。
午后,与明远的居所只有一墙之隔的刻印坊来人,向明远禀报:“刻印坊来了一位客人,想要看看咱们刻印坊使用的刻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