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外的山阳镇如今很是繁华。
熟悉这里的人多半很惊讶:去岁山阳还只是一个寻常镇子, 镇上的人多半在京城里讨生活。一个冬天过去,山阳镇仿佛脱胎换骨。
镇上只有一条街,这条街道上现在到处都是店面。
街道几乎比得上汴京城的街道那般拥挤。每天从城中出来, 到这里订货、取货、运货的人和车马络绎不绝。
镇上好多居民都翻修了自家的房院, 租赁给来山阳镇上工的工匠与伙计居住。此外,他们还能以煮饭做菜, 浆洗缝补之类为生。这两项收入叠在一起, 生计比以前要容易不少。
山阳镇目前最主要的产业是与石炭相关。
虽说春季天气渐暖, 取暖的需求不似以前那样旺盛, 但是汴京城中大大小小的正店与脚店,如今都用蜂窝煤烹饪;各家香水行, 都用蜂窝煤来烧水。
因此这蜂窝煤的出货量,一点儿不比冬天时少。
除了山阳炭厂源源不断向外输出蜂窝煤以外, 这里也同样是香料的集散地,以及煤渣的回收地。
另外, 宫黎的玻璃作坊距离山阳镇不远,因为山阳镇交通方便, 在这里特别选定店址, 开了一家玻璃制品的“样品行”,不供应零售,专供大客户到这边来看样订货。
除了这些店面, 剩下的就是各种从食店、脚店、香水行……甚至汴京城里的一家瓦子在镇子外头建了一座小型勾栏, 每一旬到此演出三天。
山阳炭厂和军器监作坊, 似乎在须臾之间就给这座平平无奇的小镇子带来了令人瞠目的变化。
这日午后, 明远从军器监的山阳作坊出来闲逛。
他带着向华, 随意沿着主街走了几步, 突然就与耶律浚打了一个照面。
向华在明远身后, 也认出了对面的人就是那日在长庆楼上与明远叫板的辽国副使,“啊”的一声叫出口,但一看明远的手势,马上闭嘴。
少年人实诚得紧,也没法儿装成若无其事,只能以手捂嘴,涨红一张脸。
耶律浚也沉下了脸。
他的斡鲁朵手下在山阳镇打探不到什么,他便想着亲自过来,凭借辽国太子殿下的火眼金睛,许是能看出什么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