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屈丛的手,丁勤更是犹豫。在他的计划之中,他要废掉屈丛的双手,让他不能再写出什么。但是,既使没有手,他还有很多方法把字写出来。
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失去了双手,可能就真的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所以,丁勤没有动手。他检查了一遍屈丛的生命体征,确定不会危及生命后,起身向城北快速追去。
他必须赶上大队伍。而现在,从城北的方向,已经隐约传来了打斗的声音。
在此之前,丁勤已经知道在城北有埋伏,甚至说,埋伏的具体位置,人数,全都了如指掌。
因为他们有两个人善于侦察,成莺和墨音。
在决定出城之时,丁勤已经料到,屈丛可能那么轻易放他们走。于是,勘察出城路线,成为他们必须做的一件事。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墨音发现了城中守卫的动向。
他们隐密地向思过坡机动,到达思过坡之后,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埋伏于有利的地点。
这种情况,不用怀疑,一定是针对他们的。
于是,根据这六个小组的人数和位置,丁勤制定了一套方案。
以宋仁情所带的小队为骨干,他们形成了三支战斗力量。第一支,作为诱敌分队,由宋仁情带几个人,承担先谴队的作用。他们先进入思过坡,引出其中的敌人,或者探其虚实。如果敌人不出来,他们就把敌人打出来。
第二支,作为歼敌力量。由墨哈飞带领一部分爱兰部落战斗人员,加上剩余的宋仁情队伍,在先谴队投入战事之后,他们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和队形,加入战斗,确保有效攻击。
第三支,是机动力量和保全力量。他们的主要任何是保持爱兰部落之中没有战斗力的那些人。他们走在整支队伍的最后,原则上不参加战斗,但若是形势需要,也可以及时支援。这里带队的有两个人,成莺和墨音。墨音对爱兰部落熟悉,保护族人的任务她负主责;成莺善于机动,若要支援,她来负责。
这样的布置,几乎是这支队伍战斗的最完美状态。以成莺和墨音的侦察结果,结合丁勤观察思过城承担守卫任务的那些人的修为,全胜的把握在八成以上。
但是,最欠缺和最有变数的一点,便是丁勤不会在现场。
整个战斗方案是他设计的,如果其间敌人的攻防有变,宋仁情和墨哈飞的指挥,都未必能达到他的水准,也难以将整支队伍的设计战力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