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看《梦溪笔谈》?”
“没错!”杨子文笑着拿起这书说:“听说这书,是唯一一本明国的科技类书籍!”
“是啊!”韩秋也从床上拿出这书,“我也在看这书,看完后才知道,原来明国也曾出过沈括这般人物!”
一旁的周勤辉稍内向一些,也默默的将这书掏了出来。
自打梦溪笔谈被交付印刷,几乎成为理工科学生们的必备课外读物。
话匣子一下就被打开,韩秋忙问:“那你们从这书中,看到了多少与化学相关的记载?”
“石油!”杨子文笑道:“沈括记载石油,乃是明国陕北地区,从地下冒出来的黑油,这东西据说可炼出猛火油,我认为这与煤炭的焦化一般,说明石油可能与煤炭类似!”
“哈哈,说的是!那一节我也看了,我觉得这石油,按照物质三态来说,可能就是煤炭的液态!估计石油焦化,同样可以得到煤油!”
周勤辉挠了挠头说:“可煤焦化是为了得到焦煤,石油就是油了,焦化有何意义?且常温下,煤炭就是固体粉末,石油却是黏稠状的液态,应该同煤炭不是同一类物质!”
两人都被问住了,倒是恨不得弄来石油一试。
韩秋又说:“在这梦溪笔谈中,除了石油外,还记载四川地区,有地火!说是有地气,那边的盐田里,多用地火来煮盐!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化学现象,定是土地内部起了什么反应,像是煤焦化产生的煤气一般!”
杨子文郑重的点头说:“有道理,煤焦化会出能点燃的煤气,想必这地气,亦是煤气!”
周勤辉想了想,摇头道:“也不一定,煤焦化的反应是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按照物理理论,地球是有地热,可在地下一百米、两百米处,地热绝不可能达到煤焦化的高温,所以不一定是煤气,可能原本就存在于那里!”
韩秋和杨子文都怔了一下,道理是有道理,两人却接不下去。
“诶,那你们听说了没?说是上个月,从煤炭中正式提取出了一种名叫苯的东西,听说还是君上特意命名!”韩秋又激昂道。
杨子文猛的应和说:“我看了那篇文章,说是极好的化学溶剂,可以帮助过滤,还可以当作化工原料!”
周勤辉也点头说:“只是那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