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他被海盗一事烦扰心思,未能细读,所以此刻再度拿起,他慢慢的逐字逐句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后,他额头青筋暴起,手更是止不住的颤抖!
“狂妄!”他恨恨的骂出来声。
这世界的物质性,看似人畜无害,实则乃是刘大夏看到的,最丧心病狂之语!
因为颜政哲学抛出的世界物质性,相当于否定了眼下理学的气理论。
此时明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也就说“理”在人未形成之前就浑然于这个世界,人一旦形成之后便附于人体,成为先验禀赋于人心的仁、义、礼、智等
。道德,是先天的善性所在,人人皆有,故名“天命之性”。人体形成之时,必禀此气,由于气精粗、厚薄、清浊、久暂的不同,就产生了善恶、贤愚、贫富、寿夭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异
而颜政哲学看似未提及什么道德,却是直接将“理”划定为了不存在,反倒是这个世界,应当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构成。
刘大夏虽不晓得这颜政哲学后续会有什么文章,可此刻就已经读出了不对的味道。
其实就是认识论和世界本原的问题,颜政此刻定了世界的本原为物,那么下一刻便是认识论的问题。
真要承认世界本原是物,那么“理”这种先验的认识论,就站不住脚。
刘大夏强忍怒意,坚持将这篇文章看完,唯一令他觉得有道理的,便是通过设想,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因为这就是表明,知道还不够,必须做到才算是真的达到了目的。
良久后,刘大夏长长叹了口气,这个黥王用报纸发些这样的文章,其用心怕是极其不善。
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黥王是个真正亲民的,这报纸一物,大明就未曾有过如此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