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儿子就在里头做工,说是吃进去甘蔗,出来就是糖!”
“可不是,他们东秦人拍着胸膛保证,一百斤甘蔗出不了八斤糖,他们补上!”
“呵,能得他们,一百斤甘蔗能出八斤糖?这不是吃香灰放轻巧屁吗?”
“话可不能这么说,东秦人建房子多快你们也看到了,再说了,人家东秦人办事做买卖,那次不是公正?”
“就是,那几十户被征地的人家,都靠征地发了财呢!东秦人实诚,可信,比那些官老爷好多了!”
“我家的甘蔗收了,就给东秦人送去,省时省力,我也不信东秦人会轻易说大话!”
五天后,已经有信任基础的北谷城自耕农们,率先闻风而动,他们用鸡公车将甘蔗送到了糖厂。
阿信让人找来本地的大秤,亲自坐镇门口,一边称重还一边开具票据,允许这些人质疑和换秤。
等秤完后,又允许他们看着甘蔗被加工,每次一家或两三家,量太少了就让他们亲近的几家凑在一起。
制作到黑糖这一步后,就告知他们产糖是多少,然后以市价给他们算钱。
第一批人见识完了后,一个个美滋滋的拿着银子回了家。
逢人就说:“奇了,奇了,半辈子都白活了!还是头一回看见这么做糖!”
“那铁机器牙口真好,这么多甘蔗,一股脑的全能给你榨了,比一百头牛还勐!”
“东秦人是真厉害!又给我做了糖,又开了眼,又比往年多赚了不少银子,啧啧啧,东秦人怕不是天妃娘娘派来的!”
这样的说法一传来,原本观望的人也纷纷同糖厂达成意向。
连原本一些地主也纷纷跑来咨询,表示他们甘蔗多,是否能来个三七回扣,也就是加工费免去百分之三十。
阿苦严肃的表示,规矩就是规矩,无论甘蔗的多少。
宋二月还要求他们不要提前砍甘蔗,可以留在田里等他们通知。
等榨的人多了后,许多人都开始抱着猎奇的心态,将甘蔗送了过来,就为了看糖厂是怎么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