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贞观小农民> 第八十一章 江晨的分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一章 江晨的分析(1 / 3)

“三郎,你为何会把侯越的死看成天子教在拉拢民心?”李德謇并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江晨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将要发生或者还未发生的一些历史大事件,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天子教要谋反作乱,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他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天子教要想成功取政权,教需要的是‘借势’。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

李世民即位后,一方面招贤纳士,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前朝旧部,只要是有才能的人,皆是得到了重用,比如说魏征,他当过道士,还是原太子李建成旧臣的时候,曾议请谋杀李世民。

时至贞观七年,太子李承乾还未残疾,正是得宠的时候,越王李泰也还未盖其锋芒,再加上经过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对京都的人员管理更加严谨,天子教想借朝廷中的势力谋反夺权这一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另一方面,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得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天下不说已经归心,但经历过战乱的百姓刚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反唐之心,无从生起,但天子教想借天下百姓这个势力谋反夺权还是有机会的。

孟子说过: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百姓只知阎罗殿为恶,却不知道天子教也为恶。

如今天子教赶在朝廷之前,用侯越的死,把自己在百姓眼中的形象立为‘为民除害的侠义组织’这么一个形象,又同时能反应出在李世民治理下的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用这样的手段来一步步瓦解百姓与朝廷之间的关系,拉拢民心,到时候揭竿起义,得到的就是一呼百应。

天子教为何选择江南这一片区域,原先江晨也只是认为天子教的大本营在这里,选择从这里开始下手,合乎情理。

今早李德謇带了一队府兵过来后,他才明白天子教选择从江南这一片区域开始下手,其实是有所考虑的。

江晨一直以来是偏文科,所以高中分科的时候选的是文科,这也让他喜欢与一些同学讨论历史,男孩子最关心的是各朝代武将的实力和军队的实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